西安初中生被老师理短发,十天未上学跳楼自杀,这事能怪老师吗?

作者:  艺术剪     2021-12-22

难道真的不怪老师?还有认为老师没有责任的?即使警方认定教师无过错,我们当老师的也应该认真反省,从这件悲剧中吸取教训。

关于这件惨剧,我曾经认为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过分任性的结果。现在我准备从为不少教师、也为不少家长所信奉的“严师出高徒”说起,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现在表明态度,这件悲剧也是信奉所谓的“严师出高徒”,“严”而不当、“严”而无情、“严”而不能因材施教,“严”而不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结出的恶果。(学生跳楼身亡事件图片)

先从我身边的例子说起吧。就在今天早上7:20左右,我第二次进学校的时候,我班张鹏宇同学就向我报告,说教室不少同学在忙着写英语单词,不下来扫清洁区!我们班的规定是清扫教室和清洁区全员动手,全凭自觉。难怪老老实实扫地的同学有意见。

我赶紧进教室调查。一问,原来是英语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15个单词每个写30遍,一共要写450个词语!昨晚没写完,现在在恶补。且不管其他学科布置的作业,大家可以算一算单是这450个英语单词四年级小学生得写多长时间。我先给大家报告一下,有名叫王雯颜的同学写到了半夜12点钟!

再问,原来这是惩罚性作业:昨天课堂上英语老师让听写了10个单词,许多同学不能完全写准确,这就有了这项作业:连同上面所说的10个单词,再加上5个新单词,统统30遍。然后老师又放言,如果下一节课听写再不过关,每个词语60遍。

我有点傻眼。老师能这样吗?

这个班级的学生我已经教了两年多,从二年级时的数学课,到三年级时的语文和英语课,再到现在专业教语文。我的心愿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爱上我所教过的数学、英语和语文。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从不给学生留过多的家庭作业,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与另一名老教师搭档、配合,常常是学生下午放学空着手回家,他们已经在学校里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个别手头较慢的,回到家半个小时也可轻松完成。我们班的学生学习风气很浓厚,整体很优秀。

老师们都接受过十多年的教育,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教师,各有各的成才之路,自然也形成了各自的教育理念和自己所擅长的教学方法。这里,我也无意完全否定“严师出高徒”,也不是故意挑眼,吐槽自己的同事。但是,我始终信奉的是,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严格也好,宽容也罢,一切都要从爱出发,还要落脚到爱之上。不管不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理不睬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不问不看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其他生活背景,要求“一刀切”,标准一个样,把关简单粗暴,可以吗?

(王雯颜 看镜头的黄衣女生)

以我前面所举的我班王雯颜同学为例。这是一名特别诚实老实的孩子,是一个勤于动脑而拙于动手的学生,她做事虽慢但特别认真。去年她的一篇习作《小青虫的故事》,写这个小虫子历经艰辛最终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联系到她的爸爸常常喝醉酒,她在家既要做饭还要照顾爸妈在外打工的小侄子,辅导他写作业,在课堂上读这篇反映她自己心声的稚嫩习作时,我的泪都迸溅出来了。

我们的英语老师,她了解王雯颜的家庭情况吗?她知道雯颜是昨天晚上在给爸爸做过饭,辅导侄子写完作业之后,从10点钟一直抄写到12点的吗?

最后回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悲剧上。据说老师之所以让学生理短发,大概是这名毕某某同学之前喜欢留长发,老师认为作为将要毕业初中生,他在注重外在形象上花费了不该花费的宝贵时间,会影响他的学业成绩,还可能直接导致毕同学不能考上心仪的高中。所以就从严要求,让他“理发明志”。你说,老师的初衷哪有可指摘之处啊!完全是替学生着想,为学生负责啊!

但是,悲剧却发生了。因为您老师的从严要求,虽然也是从爱出发,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死者已矣,在大好年华还没来得及开始的时候。难道生者还不该好好反省,还要推诿责任吗?

热门文章

  • 美容沙龙是什么意思

    沙龙的英文是salon,沙龙是中文译名。沙龙源于很久以前一些有较高地位、有闲暇时间、往往也有些钱即经济实力的人为了某种共同的爱好、追求集聚在一起,互相交流观点、组织一些活动,如此等等。 
    当然的,美容沙龙即喜欢做美容的美容爱好者(可能也有一两个专业的美容师加入),他们一起交流相关经验或组织一些活动,来提高大家的美容技巧,使得各位成员都受益,增进生活质量。

    现在我们常听人说美发沙龙、美容沙龙、沙龙照等等,现在美术展览使用沙龙这个名字屡见不鲜,最早的美展是由一六六七年路易十四举办的。 
    沙龙是意大利语,十七、十八世纪传入法国,原意为较大的客厅。当时法国图书及各种宣传工具并不普及,也不发达。
    一些文人学士常在贵族客厅中,朗诵自己的新作、传播信息等,因此作为社交场所的沙龙,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法国最有名的沙龙要属巴黎的朗布伊耶宅邸,这里集中了当时法国的许多名流、学者。 
    十八世纪以后,沙龙的性质有所变化,在沙龙里所谈论的,不是再单指文学艺术而是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烈的言论,那时的沙龙已成为革命的温床。十九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扩展资料:
    一、沙龙发展历史:

    从17世纪开始,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在那图书不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的年代,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个展现自己扩大影响的极好舞台。
    沙龙的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其中一些文人学士往往在沙龙里朗诵自己的新作。
    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地在沙龙里传播信息,制造舆论,从高谈阔论中吸取富于智慧的语言,洞察人们的良知。
    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又译为“朗布伊耶”)。由于集中了当时法国的许多名流、学者,成为当时巴黎,乃至整个法国最有名的沙龙。
    她出身贵族,因厌倦烦琐粗鄙的宫廷交际,但又不愿意远离社交,于是在家中举办聚会。她的沙龙从1610年起开始接待宾客,很快就声名鹊起。
    在她的沙龙里,成员彬彬有礼,使用矫揉造作却又不失典雅优美的语言,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是流言蜚语。此后,这类沙龙通常由出身贵族的女性主持,她们才貌双全,机智优雅,被称为 “女才子”。
    18世纪后,沙龙的性质有所变化,谈论的话题更为广泛,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因而那时的沙龙往往成为革命的温床。
    随后不久,由沙龙派生出来了只讨论政治问题的俱乐部。法国大革命期间,沙龙活动被禁止,之后尽管有所复苏,但也只是昙花一现,随后逐渐演变为“展览”之意,最早的美展则是由路易十四于1667年举办的。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个著名沙龙,女主人就是今天人们还经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见这种社交方式很早就传到了中国。
    二、正宗的“沙龙”有如下特点:
    1、定期举行;
    2、时间为晚上,因为灯光常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的情趣、谈锋和灵感;
    3、人数不多,是个小圈子,通常都是名流;
    4、自愿结合,三三两两,话题很广泛,很雅致,自由谈论,各抒己见;
    5、一般都有一位美丽的沙龙女主人。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沙龙

    ...

  • 怎么创建百度百科

    你好,百度百科根据词条性质和内容来定价的,各种词条难度不一,看了文案给您准确报价。有需要联系我,咨询 戈壁滩传媒

    百度百科,人人可以创建,词条内容都有所不同

    在创建百度百科时,但必须确保该产品的真实性。在提交之前,你必须准备好百度帐号和文字内容,图片以及产品内容。 不过参考资料现在要求比较严格,几乎接近于苛刻。使用参考资料时,须遵循以下几个关键点。关键信息点必须有参考资料。词条内容与参考资料相符。使用可靠的参考资料。在“内容可查证”的基础上,百度百科提倡可查证的内容有较为可靠的参考资料来源。

    ...

  • 关于发型的设计

    发型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涉及广泛,须掌握多门学科,影响发型设计主要有:头型、脸型、五官、身材、年龄,其次有职业、肤色、着装、个性嗜好、季节、发质、适用性
    和时代性。

      一、头型:

      人的头型大至可以分为大、小、长、尖、圆等几种型状。

      (1)头型大:头型大的人,不宜烫发,最好剪成中长或长的直发,也可以剪出层次,刘海不宜梳得过于太高,最好能盖住一部分前额;

    (2)头型小:头发要做得蓬松一些,长发最好烫成蓬松的大花,但头发不宜留得过长;

      (3)头型长:由于头型较长,故两边头发应吹得蓬松,头顶部不要吹得过高,应使发型横向发展;

      (4)头型尖:头型的上部窄,下部宽,不宜剪平头,剪短发烫卷,顶部压平一点,两侧头发向后吹成卷曲状,使头型呈出椭圆形;

      (5)头型圆:刘海处可以吹得高一点,两侧头发向前面吹,不要遮住面部;

      二、脸形:

      发型与脸型的配合十分重要,发型和脸型配的适当,可以表现此人的性格,气质,而且使人更具有魅力,常见脸形有七种:椭圆形、圆形、长方形、方形、正三角形、倒三角
    形及菱形等;

      (1)椭圆脸形:是一种比较标准的脸形,好多的发型均可以适合,并能达到很和谐的效果;

      (2)圆脸形:圆圆的脸给人以温柔可爱的感觉,较多的发型都能适合,只须稍修饰一下两侧头发向前就可以了,如长、短毛边发型、秀芝发型,不宜做太短的发型;
    (3)长方脸形:避免把脸部全部露出,刘海做一排,尽量使两边头发有蓬松感,不宜留长直发,如:长蘑菇发型、短秀芝发型,学生发型;

      (4)方脸形:方脸形缺乏柔和感,做发型时应注意柔和发型,可留长一点的发型,如:长穗发、长毛边或秀芝发型,长直披发不宜留短发;

      (5)正三角脸形:刘海可削薄薄一层,垂下,最好剪成齐眉的长度,使它隐隐约约表现额头,用较多的头发修饰腮部,如:学生发型,齐肩发型,不宜留长直发;

      (6)倒三角脸形:做发型时,重点注意额头及下巴,刘海可以做齐一排,头发长度超过下巴两公分为宜,并向内卷曲,增加下巴的宽度头发长度超过下巴两公分为宜,并向
    内卷曲,增加下巴的宽度;

      (7)菱形脸形:这种脸形颧骨高宽,做发型时,重点考虑颧骨突出的地方,用头发修饰一下前脸颊,把额头头发做蓬松拉宽额头发量,如:毛边发型、短穗发等。

      三、五官:

      五官对发型设计成不成功有着直接联系,五官的缺陷,发型师应设法弥补,如:高鼻子、低鼻子、大耳朵、小耳朵、宽眼距、窄眼距等。

      (1)高鼻子: 做发型时,可将头发柔和的梳理在脸形的周围,从侧面看可以减少头发与鼻尖的距离;

      (2)低鼻子:应将两侧的头发往后梳,使头发与鼻子距离拉长;

      (3)大耳朵:不宜剪平头或太短的发型,应留盖耳长的发型,且要蓬松;

      (4)小耳朵:小耳不易夹头发,所以太多、太厚的头发不宜夹存耳朵上,长毛边式发型往后梳时应用饰发夹;

      (5)宽眼距:头发应做的蓬松一点,不宜留长直发;

      (6)窄眼距:两侧发型可以做成不对称式,若对称的秀芝发型可以将一边的头发搁在面部,另一边的头发搁在耳后。

      四、体态对发型的影响:

      (1)瘦长形:身材瘦长的人,多数脸形也是瘦长的,一般颈部较长,应采用两侧蓬松,横向发展的发型,如:大波浪;

      (2)肥胖形:一般颈较短,头发不宜留长,最好采用略长的短发式样,两鬓要服贴,后发际线应修剪得略尖;

      (3)短小形:适合留短发,如留长发,则应在头顶部扎马尾或是梳成发髻,尽可能把重心向上移;

      (4)高大形:不宜留短发,根据个人脸形嗜好选择中长发;

      (5)溜肩型:是现代女性不喜欢的身材,发型设计时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发型要在肩颈部周围形成丰盈的发量,不宜短发。

      五、职业特征的影响:

      发型设计除考虑到的头型、脸形、五官及身材以外还必须要注意到顾客的职业特点,发型设计根据职业的需要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努力做到最完美的发型效果;

      (1)工作时需戴安全帽的顾客:发型不要做得太复杂,应尽量剪成短发或是长发扎辫子;

      (2)运动员学生:由于年龄及运动员的职业特点,发型可做成轻松而活泼的短发型,易梳理;

      (3)文秘、公关人员及交际活动繁忙的女顾客:这类顾客社会活动较多,头发最好留长一些,以便能经常变换发型;

      (4)教师、机关工作人员:简洁、明快、大方、朴素的发型,表现出淡雅,端庄的感觉;

      (5)文艺工作者、服装模特:发型可以做得突破一点,创造性,前卫性。

    ...

  • 中国古代男子、女子的发型名称

    男子多是歇髻、戴着冠;女子发型有螺髻,如髻,凤髻等。

    男子发型各个朝代变化不大,女子的发型有百余种,但基本上是按髻的形态与装饰而命名,通过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而成,再饰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首饰。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男子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扩展资料:

    古代女子发型演变:

    先秦至魏晋时期,妇人一般头编一长辫,辫根在右耳后侧,上盘头顶,下绕经左耳后,辫稍回接辫根。形冠,冠前有横式筒状卷饰,冠顶露发,冠之左右有对穿小孔,靠前也有一小孔,为了插笄以固定冠。也有人将头发盘梳成顶心髻,再用一支骨簪横贯其中以固定之。

    汉承秦制,所以汉朝女子的发型可能可以弥补一些秦的空白。汉代女子的发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梳在颅后的垂髻,一种是盘于头顶的高髻。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发式名目繁多,比较著名的是灵蛇鬓、飞天鬓、云鬓等。飞天鬓,就是把头发集中在头顶,分成几股,然后绾成圆环,高耸在上;灵蛇鬓据说是文昭皇后甄氏发明的,发髻就像蛇的身体一样扭曲盘旋;云鬓是魏晋南北朝妇女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发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装发型

    中国古代男子冠巾概述在讲解男子发型冠巾之前,要先说明两个不同年龄时不同发型的规定。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0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束发——纚,亦作縰:束发用的帛。宽二尺二寸,长六尺。(古尺一尺约合今二十三公分)。诗曰:岌岌冠縰,累累辫发。总:以缯为之。以束发之本,而垂余于发后,以为饰。儿童有一种发型称为——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xi),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味爽而朝。”这是说未成年的孩子要在鸡叫,即天刚有些亮时就起来盥洗,栉作梳发,縰是束发的黑帛。拂去发上的尘土,将头发梳成两个向上分开的发髻,其余头发分垂两边,下及眉际。腰间系上彩色丝带(衿缨),配戴以布帛制成的装香料的香囊(容臭)。冠巾——我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阶级地位的高低往往决定人的尊卑贵贱。冠,上古时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古人蓄长发,用发笄绾住发髻后再用冠束祝据说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很宽,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冠梁就像一根弧形的带子,从前到后覆到头上。冠圈两旁有缨,这是两根小丝带,可以在颔下打结。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新沐者必弹冠”的“冠”就属这种形制的。古代的冠不只一种,质料、颜色也不尽相同。秦汉以后,冠梁逐渐加宽,和冠圈连成覆杯的样子,冠的名目和形制也更复杂化了。清代魏学《核舟记》“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其实,峨冠博带是古代帝王、士大夫服饰的特点。皇帝的冠叫龙冠。先秦两汉妇女不带冠。唐代任命女官后,妇女才冠冕于朝。宋代贵族妇女戴花冠,皇后戴凤冠。元代贵族妇女戴姑姑冠,冠用绒绵做成,上缀珠玉,高约一尺。冠又是冕和弁的总称。冕,黑色,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所以“冠冕”又作仕宦的代称。冕的形制和一般的冠不同。冕上面是一幅长方形的版,叫延,下面戴在头上。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的小圆玉,叫做旒。据说天子有十二旒,诸侯以下旒数各有等差。后来只有帝王可以戴冕,所以“冕旒”又是帝王代称。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有诗句“万国衣冠拜冕旒”,“冕旒”借代帝王。古时贵族才能戴冠乘车,车有车盖,所以,“冠盖”又借指仕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这里“冠盖”代使者,就是戴冠乘车,用此显示使者的威仪。弁也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冠,分爵弁、皮弁。爵弁就是没有旒的冕。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顶,类似后人的瓜皮帽。鹿皮各个缝合处缀有一行行闪闪发光的小玉石,看上去像星星一样,所以《诗经??卫风??淇奥》中有“会弁如星”。冕弁加在发髻上时都要插一根较长的笄(不同于发笄)穿过发髻把冕别到髻上,然后在笄的一端系上一根小丝带,从额下绕过,再系到笄的另一端,这条丝带称“纮”。两耳前各垂珠一颗 ,即为“充耳”。提醒戴冠者不可听信谗言。“充耳不闻”据说即由此而来。由以上不难看出冠、冕、弁都是尊者所戴之物,是尊贵的象征。庶人没有财力制置冠、冕弁,而且统治阶级也不允许他们戴冠冕弁,那么庶人戴什么呢?《释名??释首饰》记载:“士冠,庶人中。”可见庶人百姓只能,也只可以戴巾。巾为何物?《玉篇》“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由此看来,“庶人巾”大约就是劳动时擦汗的巾,一物两用,也可以当作帽子裹在头上。直到汉代,这种巾仍用于庶人和隐士。元睢景臣《高祖还乡》“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这里的“巾”指庶人巾。包发巾,也叫,有压发定冠作用。东汉蔡邕(独断)有“者,古代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服也。”这说明“”是古代不??能戴冠、也戴不起冠的卑贱之人所戴之物。庶人的,是黑色或青色的,所以,秦称百姓为黔首(黔,黑色),汉称仆隶为苍头(苍,青色)。”可见,巾是庶人卑贱的标志答案补充 包发巾,也叫,有压发定冠作用。东汉蔡邕(独断)有“者,古代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服也。”这说明“”是古代不??能戴冠、也戴不起冠的卑贱之人所戴之物。庶人的,是黑色或青色的,所以,秦称百姓为黔首(黔,黑色),汉称仆隶为苍头(苍,青色)。”可见,巾是庶人卑贱的标志。因有压发定冠作用,后来贵族也戴,但上仍要戴冠。这种前高后低,中间露出头发。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正式的,即之有屋(帽顶)者。戴这种可以不再戴冠。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有“干葛中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干戴上中,潜步出帐。”“葛中”,葛布制的头巾,与下句的“中”都指同一物。其实,汉末中上下盛行,不仅蒋干这类文人使用,连周瑜、袁绍那些武将也著中,以显示风流文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布,谈笑间,樯鲁灰飞烟灭。”这里的“纶巾”是青丝帛的头巾,是周瑜所戴之物。苏轼(浣溪沙》中也有“籁籁衣巾落枣花”的诗句,可见直到宋代文人仍有戴中的爱好。但我们根据他们的阶级地位可以推知文人雅士的中颜色、质料、形制与庶人百姓的中绝对不能等同,也绝对不会等同。答案补充 中国古代女子发型古代人物画的发型甚多,特别是以仕女的发髻造型,变化更是富丽多姿.上古时代,男女的发髻比较简单,一般用骨簪贯在发顶,用羊毛系结而挽髻,男女发型皆较简便自然。从记载看,男子成年时则加冠,女子成年时则挽髻,男人的发髻则被冠、巾,帻、帽、盔等所替用,女人的发髻则沿着富丽多姿而迅速发展。 据记载秦始皇信奉仙道之术,崇向仙女发型,则令宫中后妃美女浓装艳饰,使发型变化多而新奇,于是相互崇向仿学与创新,使妇女发型的变化与装饰更加丰富多采而侈靡。这种崇向一直延续以后的各个朝代,特别是汉,唐两代,发型的装饰变化更精致而艳丽,仅段成二式的《髻鬟品》所记载,这段期间所创的发型,其名不下百余种,元、明两代发型不作为审美的主要重点,于是就逐步趋向简约与单纯。高髻之风,浓装艳饰也逐步减少,到清代则以满制为主,男人发式梳有长辫,女人发型则以后垂髻为主。我们在塑造古代人物画时,特别是仕女画,更须考究,答案补充 发式是妇女头部的重要装饰,能增加其仪容的俊美。古代妇女发式造型的变化,极为富丽而多姿,历代相承,不断变化,从简至繁,,又从繁复简,往返交替,有关记载甚多,仅就《髻鬟品》记载就不下百余种。这些发名皆是由发型与首饰寓意而命名,绰号虽多,按其编法与发式可概括为几种基本类型,简述于下: 1.结鬟式 这类发型,皆是结鬟而成,有的耸立头顶,有的倾向两侧,有的平展,有的垂挂,妇女自身头发有限,往往加上‘假发”,首饰,巍峨华丽。据记载:相传汉武帝时,瑶池王母来会,诸仙女之发髻皆异人间,高环巍峨,帝令官妃仿效,因此号为“高鬟望仙髻”①,再饰有各种珠宝,金簪风钗或步摇,就更华丽高贵。这种高环发型有一至九鬟,是最尊贵的发式,多用来表示神话中之仙女,皇后贵妃与贵女流的发型(从八十七神仙图卷与永乐宫壁画的玉女等发式亦可见证)。未出室的少女也可采用,但装饰不宜过分华丽,这种发式秦汉两代及秦以前各代颇为盛行,汉以后各代多崇为仙女发型,名流仕女也有采用。 其形式有高鬟,有乎鬟,有垂鬟,有在头顶,有在两侧,鬟数也可随意结扎而定,变化很多,可灵活运用。答案补充 2.拧旋式 这是汉代末期始创的一种发式,据记载为甄后所刨,后相互崇向而流行。这种发式的编法是将头发分成几股,象拧麻花似地把发蟠曲扭转而缠盘在头上。据记载甄后入魏宫时,宫中有一绿蛇,甄后每日梳妆时,此蛇则盘缠成形,甄后仿效而梳成为髻,每天皆因蛇形变化而梳髻不同,因而号为“灵蛇髻”①。 这种发型灵活生动又饶有风韵,为神女与未出室的名贵女流所好用。这种发式变化的形式很多,可拧可盘,旋扭于头顶、头侧,头前,变化生动舒美,在古代仕女画中尤为多见。造型时可灵活运用。(答案补充 3.盘叠式 这种发式在唐代的绘画、雕塑与墓壁画皆可见到,唐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李惠仙的墓壁画中,有很多盘叠的螺髻。据记载;唐长安的妇女好梳盘桓髻(即螺髻).回,其形高耸而不走落,号为螺髻。在长安风靡一时,这种“螺髻”主要以盘叠形式作成,其法是将头发用丝线分股拢结系起,然后采用编、盘、叠等手法,把发髻盘叠成螺状,放置在头顶或两侧或前额与脑后,也可随意盘叠各种形式。这种发型秀丽而富有装饰性,在王渔洋之诗赞有“青螺如髻秀堪餐”,按盘叠之方法,可作出各式各样的螺謦。在造型中可灵活运用。答案补充 4.反绾式 这类发式据段成式之《髻鬟品》中记有魏武帝宫中的宫妃梳反绾臀的记载,隋唐这种发式也甚为流行①,在《妆台记》中记有“唐武德中梳半翻髻,反绾髻,分髫臀”。反绾是将头发拢高翻绾而成, 也属于高髻的发式,其制法是将头发往后拢结,用丝线结扎,再分若干股,翻绾出各种式样。有的梳编成惊鸟双翼欲展的样子,称为“警鹄髻”,也有梳编成单刀或双刀的样子,称为“翻刀髻”,也有将多股的头发翻绾成花式,称为“百花”。其形式与手法甚多,皆靠拢结翻绾或反绾而成。 这种发型多为宫妃、名贵女流所好用,未出室的少女常在反绾的髻下留一发尾,使之垂在肩后,称为“燕尾,亦称“分髫髻”。历代的称呼虽不相同,但其基本发式是相似的,在造型时,可灵活变化与参考。答案补充 5.结椎式 这类发式在古代妇女的发型中,最为普遍,采用最广,历代都有采用,延续最长,从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皆沿用。只是发型的高、平,低,及结椎在前、中、左右、后等变化不同而已。这种发式的梳编法,是将头发拢结在头顶或头侧,或前额与脑后,在扎束后挽结成椎,用簪或钗贯住,可盘卷成一椎、二椎至三椎,使之耸竖于头顶或两侧。据记载:梁翼之妻孙寿将结椎置于头侧,并使其下堕,称为“堕马髻”,亦称‘梁氏新妆’,曾风行一时,赵合德入宫时将发卷高为椎,称为“新兴髻”。梁鸿之妻孟光好梳“椎臀”。①这些发式皆是结椎式的变化,掌握其梳编法,就可变化或创制各式各样的椎髻,在造型时可灵活运 用。各式椎髻多为已婚少妇所用

    ...

  • 内扣怎么剪

    这个是做内扣发型的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千万不能这样做,看起来剪的很齐,你再自然梳理头发的时候,就发现头发又会出现不整齐的地方,这种情况就是头发拉的太紧,但是提拉的角度超过45度以上内扣的效果基本没有了。这就是我们见到的内扣好的发片都是低角度的发片的原因,就必须经常注意一些被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些小细节,就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手指对头发拉的不均匀,就向我讲的第一点,就造成剪完出现偏差。深圳美发学校提醒你最好用梳子啵好头发:提拉的角度越高内扣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再用手指压住剪出来的头发就非常的整齐,而且角度越高需要对发片的拉力越大,感觉若把头发翻出来好像好剪一点。2.角度,当剪发时剪口太大,拉力越大就会破坏发片的表面张力,很容易头发的张力.想要剪好内扣发型,让他到达一种好的效果,当用手指夹住头发,那会对最终的剪发的效果会有一些影响的,最好就是直接夹住不要有任何方向的偏移动作。才能保持我们的切口内外一样内扣发型最要注意的拉力太大。3,如果我们拿梳子零度紧贴皮肤剪的发片你会发现内扣的效果会很好,破坏发片本来的功能

    ...

  • 六七十年代的发型有什么特点?

    但是的人还是深受影视剧的影响的,当时的毛主席经常是大背头,所以当时有点身份的男人都喜欢把头发向后梳,普通的知识分子则是三七开的分头为主。

    当时的女性,年轻的都喜欢鞭大辫子,年纪大点的头发到耳朵下面。

    中国古代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蔡文姬生平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严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中军大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侯,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侯,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至、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力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有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 “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关于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是这样说的: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盛称蔡文姬的资质与修为,想不到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有人认为: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又另当别论。  宋代画苑中有《文姬归汉图》而戏剧也有《文姬归汉》的剧目,这是后话。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是卑微的从三寸的脚来看妇女是要三从四德的因为小的时候听从父母的嫁人以后听丈夫的老了以后听儿子的就是这样的

    ...

  • 怎样正确的护理长发?

    长发的修护
      发质分析:虽然发丝表面有一层油脂保护层,但当头发长到了一定长度,这层油脂薄膜可能会不足以覆盖全部发丝。缺少了油脂的滋润和粘连,再加上夏天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头发会变得没有光泽,发尾枯黄,严重时还会开叉。修护方法:
      ·经常修剪晒伤后的头发是护理的一个小窍门。对付开叉的长发,最直接见效的
    办法就是剪去开叉部分,每4周修剪一次发梢,减少头发分叉的机会,使头发更显丰满。
      ·选择洗、护分开的发品。护发素可以多用一些,并特别注意,让它在发尾部分停留的时间可以稍长。
      ·如果你的头发已经严重晒伤,建议将其全部剪短,到美容院进行全面护理。
      **油性头发的修护
      发质分析:油性发质的皮脂分泌多,发丝表面经常覆盖着油脂层。因此,这类发质是较不易受到紫外线伤害的。但是,到了夏天,皮脂分泌旺盛,头发总是油油的,贴在脑袋上,实在很难看。修护也是不能缺少的。
      ·经常洗头。
      ·洗发时用微热的水。尽管还不能证明高温会刺激皮脂分泌,但是高温会使油脂液化,容易分散到发丝中去。
      ·给头发吹风时,用梳子使发根稍微直立,不至于紧贴头发。
      **干性头发的修护
      发质分析:干性发质的皮脂分泌少,发丝通常都没有足够的油脂层来保护,很容易受到紫外线的威胁。加之夏天干燥的热风吹拂,会使头皮更加干燥,产生头皮屑。
    修护方法:
      ·使用去头屑洗发水,同时注意,出门时戴上凉帽,防止外界对头皮的刺激。
      ·洗发后,忌用暖风吹干,那样会使头发更加干燥。最好让头发自然晾干。
    ·干性发质应更多地使用护发素,人为地增加发丝表面的保护膜,抵御强烈的日照。

    ...

  • 求推荐关于中国古代发型的书籍,谢谢

    都没看过,但老师有推荐过<古代服饰研究>其余是在网络上找的:<发髻上的中国><中国历代服饰艺术><花间十六声><中国丝绸艺术史><云髻凤钗:中国古代女子的发型发式> <中国服饰史>黄娟娟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