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结晶紫或龙胆紫液染色,再加碘液媒染,然后用洒精脱色,最后以沙黄或稀释复红液复染.此法可将所有细菌分为两大类.
凡能固定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而不易被酒精脱色,仍保留紫色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
凡易能被酒精脱色,再经复染成红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1.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有细菌等电点\化学结构及细胞膜通透性等三种学说:
(1)革兰氏阳性菌等电点在PH2~3,比阴性菌(PH4~5)为低.因此阳性菌和碱性染料的结合力比阴性菌强.
(2)革兰氏阳性菌含有核糖核酸镁盐,易和结晶紫-碘复合物结合而不易脱色.
(3)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较低.因此,染料和碘的复合物不易为乙醇所溶出.
所以阳性菌仍保持原来的紫色,而阴性菌染成的紫色可被酒精脱掉后复染成红色.
2.染色方法
(1)将涂片经火焰固定,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分钟,水洗.
(2)滴加卢戈氏碘液,作用1分钟后,水洗.
(3)加95%酒精2~3滴于涂片上,频频摇晃3~5秒钟后,斜持玻片,使酒精流去;再滴加酒精,如此反复2~3次,直至流下的酒精无色或稍呈淡紫色时为止,水洗,并将片上的积水轻轻甩净.
(4)滴加沙黄或稀释石炭酸复红染1/2~1分钟,水洗,待干,油镜检查.
3.结果 菌体呈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呈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
黄色染发膏加少许黑色能变成黄褐色。
上述两种染发膏混合后,对两种颜色发生的变化结果:
1、黄色染发膏变得黄里发黑。
2、黑色染发膏变得黑里发黄。
结论:两种颜色的染发膏混合的结果是两种颜色的互为削弱,同时是两种被削弱了的颜色的综合反映。即既有黑色的出现,也有黄色的出现,但综合的颜色比原来的颜色灰淡了。
上述混合色染发的结果是:
染成的头发颜色是不太明显的黄或于黑发的基础上微微有点显黄。
扩展资料:
染发原理:
颜色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
1、主色(一等色):
红、黄、蓝是三种基本色彩,任何颜色均由这三种主色混合而成,三种主色相加等于黑色。
2、副色(二等色):
是由主色中的其中两种色相加而成,即红+黄=橙色、红+蓝=紫色、黄+蓝=绿色。
3、调合色或互补色(三等色):
等量的一等色和等量的二等色可混合三等色。如等量一等色和二等色混合可调成棕色,但有些相对的颜色含有互相抵消的作用,抵消后的结果可配合成较深的灰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度-染发
死细胞的细胞膜无屏障作用,台盼蓝马上进入细胞而显蓝色。活细胞细胞膜有选择透性,对台盼蓝的透性小,进入细胞慢。若染色时间过长,台盼蓝可能通过胞吞或胞饮作用进入细胞。
先说下化学染发剂与植物染发膏的区别:化学染发剂的上色成分主要靠的是对苯二胺、汞、铅及其衍生物;因为在现有的化学提取物上色分子中,它们的分子大小刚好小于打开后的毛鳞片间隙而大于毛鳞片闭合的间隙,从而达到成功上色。但这些原料却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具体症状表现为:使用后头皮瘙痒、头发枯燥、头皮起红疹、头皮化脓等。而长期使用最坏的结果将是致癌。
相比化学染发剂而言,真正的植物染发产品所采用的上色分子全部由植物中提取。据现有技术而言,能符合头发毛鳞片规格的植物上色分子有黑桑果、五倍子、何首乌、黑胡桃等。所以区分的第一个办法就是看成分。如果除上色植物成分以外没有以上化学类及衍生物,那就说明是植物的。
还有,一般真正植物产品,从气味上也可以辨别,因为植物分子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发酵,有明显发酵气味的,也是半丁的一个标准。
第三个标准,也是最直观的,就是植物产品大都为中药色或者绿色膏体,而非剂型。
所以,在明白两者上色原理区别之后,综合上述判断标准,就能明确的辨别化学和植物产品了。望提问者采纳!